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技术的出现,用户的需求会发生改变,产品也会更新迭代,用创新的功能对旧功能进行覆盖,企业要如何根据市场需求、用户需求对产品进行创新呢?
世界创造学之父——奥斯本(Alex Osborn)曾经提出过一个“6M”创新法则,它阐述了产品创新的6个途径,通过这6个途径,可以有效地进行产品创新,从而快速突围同质化竞争这个红海。
能省去、减轻、减薄、减短、减少吗?
在做减法这一点上,不得不提到苹果公司。苹果的产品,无论是手机、电脑还是平板,都遵循一个原则、少即是多(Less is more) 。
比如苹果的官网,有人批评它,说它缺乏装饰,看起来就像是个没有经过美化的产品目录。但正是因为它的简洁大方,才受到消费者的喜爱。乔布斯认为,苹果官网是为用户提供产品信息的平台,他希望网站有趣、有吸引力,但绝不允许它朝着前卫的方向发展。
乔布斯不让在网页上放很多高科技动画,他认为如果企业不是以最基本的产品,而是以华而不实的东西来吸引用户,那是懒惰的表现,乔布斯极力主张:苹果的官网,就是应该避免轻浮,这样可以让消费者尽快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产品。
与此相反,我们来看一个谷歌产品失败的案例。谷歌之前推出过一款叫作iGoogle的工具,刚出来的时候很受欢迎。在这款工具里,用户可以把自己需要的功能,全部添加到一个页面上,包括自己的邮箱、天气预报、记事本、计算器等。在这个页面上,用户可以只登录一次,就做很多操作,功能非常综合,当时国内的百度、网易等公司都纷纷效仿,但后来这些工具逐渐都销声匿迹了,为什么呢?
其实原因很简单:用户不习惯这样用系统,用户只希望在一个平台上满足自己的一个核心需求。比如去饭店就是去吃饭的,去电影院就是去看电影的,上百度就是为了搜索,上淘宝就是为了买东西,从来没有一个平台能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。
消费者有个习惯:一样东西,不管它有多么差,只要是花钱买的,就不愿意把它白白地扔掉,经济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“沉没成本误区”。实际上,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而言,这种沉没成本,是你永远都不可能收回来的。所以,我们在做减法的时候,不应该总想“为什么要去掉它”,而应该问自己“为什么要保留它”。
能用其他材料、零部件、能源、色彩来替代吗?
替代法,一般是随着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能源的出现,而采用的一种产品创新方法。比如,当数字解码技术出现时,录放机就被VCD替代了,后来随着解码技术的成熟,VCD又被DVD替代了。
在很多行业中,用复合材料来替代原材料,就是未来一个发展趋势。复合材料不仅重量轻,而且强度高,比如奥迪前不久推出了一款碳纤维自行车Ebike,整车重量只有不到10公斤,不仅轻便,而且因为整体成型无焊点,所以强度和耐久度都比较高。
替代法创新,经常依赖于新技术、新材料的出现,这就要求我们对自己所在行业,要保持灵敏的商业嗅觉,平时要每天,甚至时刻关注行业内最新动态。在接收到最新行业信息后,立刻思考:能否为己所用?这种新技术的出现,会对产品和项目产生什么样的影响?
当年索尼的盛田昭夫,就是因为十分关注自己行业的最新信息,才能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刚刚发明晶体管以后,第一时间飞到美国,买下了晶体管技术,随后创造了索尼划时代的产品——晶体管收音机,从而一举奠定了索尼在20世纪电子行业中的霸主地位。
以上是关于“6M”创新法则的介绍,而下面的视频则更直观、清晰地介绍创新及其案例,观看视频号往期视频,获得更多创新思路。

TEL:4000-410-4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