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维权和侵权投诉应对
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
近年来,中国电子商务领域发展迅猛,市场总体交易额以年均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增长,整体规模持续扩大。电子商务平台移动端的崛起,进一步推动了用户数量的激增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手机应用或移动网页进行在线购物。
然而,随着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扩大,知识产权纠纷问题也日益突出。2018年颁布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》明确了电商领域知识产权侵权的处理流程,即“通知-必要措施-转通知-不侵权声明-转送反通知-投诉或诉讼-终止必要措施”环节。相关规定在2020年颁布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中得到重申。2020年11月9日,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制定的《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》国家标准发布,该标准结合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实际,借鉴已有经验,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。
国内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纷纷开设知识产权维权渠道,接受权利人的举报,并在核实后采取相应措施。部分平台还利用AI技术结合人工审核的方式,主动排查侵权行为,最大限度地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。
在纠纷处理过程中,无论是平台方、权利人还是商家,都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平台规则,以合法合规的方式最大程度保护自身利益。本文将从知识产权维权和投诉应对两个方面,介绍实用的方法和技巧。
知识产权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性
知识产权是企业或个人在创新和创造过程中获得的专属权益,对于电子商务平台而言,主要包括专利、商标和著作权等。
在同一平台上,同类产品可能存在多个商家,商品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。此时,依托不同品牌和技术衍生的商品能够为买家提供辨识度。消费者往往更倾向于购买有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,因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代表了质量和信誉的保证。因此,知识产权保护和展示是优质品牌商家吸引客户的重要手段。
此外,在发生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时,拥有合法有效的知识产权是解决纠纷的重要依据。对于交易量巨大的电子商务平台而言,平台方难以评判每个纠纷的双方对错,此时拥有知识产权的一方在纠纷处理中占据优势,而另一方则需承担举证责任。因此,知识产权是确保电子商务平台稳定发展和公平竞争的关键因素。
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维权工作
当权利人发现平台上存在“侵权商品”时,需启动维权工作以维护自身权益。在维权过程中,需注意以下事项:
1. 提前获得知识产权权利。知识产权的申请、注册或登记是确权的重要手段。除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自动获得外,专利和商标需依托国家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下发授权证书。
2. 随时排查侵权行为。尽管部分平台已上线AI技术排查系统,但完全替代人工排查仍需时日。权利人应主动或通过专业机构实时排查侵权行为。
3. 综合利用投诉、诉讼、许可等多种维权手段。平台投诉是常见的维权方式,但并非唯一或最有利的手段。权利人应根据自身目的,选择适当的维权策略,并提前固定证据,寻求专业帮助。
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侵权投诉应对
知识产权是一把双刃剑,商家在享有权利的同时,也可能面临他人的投诉。以下是应对投诉的具体方法:
1. 了解投诉内容和依据。接到投诉后,商家应仔细阅读投诉内容和依据,评估指控的真实性和合理性,初步判断是否存在侵权行为。
2. 提供合理解释和证据。即使认为未侵权,商家也应积极向平台提供合理解释和证据,详细说明事实情况和自身立场。
3. 积极应对侵权行为。若侵权可能性较高,商家应提高警惕,寻求专业机构协助,并与权利人积极沟通,及时整改侵权商品。
4. 遵守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则。商家需严格遵守平台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,依托平台快速解决问题,减少不良后果。
结语
随着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飞速提升,知识产权纠纷数量逐年上升。无论是权利人还是商家,都应在遵守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则的前提下,积极应对纠纷,依托专业建议,最大程度维护自身权益。